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纯公益民间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入浙始祖 > 延陵郡

季札逊位避耕延陵

季札逊位 避耕延陵

e9513cd4a95f1137215b5e1cfc8d9d87_504d63dc83434e1d9af610534e850c8b.jpeg

季札,生于周简王十年(公元前576),卒于周敬王三十五年(公元前485),享寿92岁。配颜氏,生子五,长逞之(早逝),次征生,三重道,四子玉,五木熹。

季札为吴王寿梦第四子,不但学识渊博,才智过人,而且心地善良,仁义礼让,至德至贤。他从小就深得父王和兄弟的宠爱。寿梦欲立季札承嗣王位,且得王室和兄弟一致拥护,但季札坚辞不受,他秉承始祖泰伯的谦让美德,让国推位,避耕延陵,躬耕自食,被后人尊为“至德”第三人。

《史记·吴泰伯世家》载:“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眛,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其意思是说,寿梦四个儿子中,唯季札最贤,寿梦欲立季札继位,可季札认为不可,拒受王位。他以“礼有旧制,奈何废前王之礼而行父子之私”忠告父王应以宗法传统传位。但寿梦临终还是遗命长子诸樊“必以国及季札”。

寿梦卒,长子诸樊临时摄政主丧,除丧,诸樊尊父遗命,让位于季札,季札辞谢说:“曹宣公卒后,诸侯和曹人都不服继位的曹君,欲立子臧,可子臧不受,离开曹国而成全曹君。君子称,子臧能守节义。札虽不才,但願学子臧为人节义。”为避诸樊的诚恳让位和王室国人的强烈要求,季札毅然离开王室,避耕于延陵(今江苏常州乡下)

诸樊视季札真心逊位,即嗣位称王,将延陵封邑于季札,故号“延陵季子”。

《史记·吴泰伯世家》称:“王诸侯樊卒。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依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此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所以,诸樊卒,依次传位于二弟余祭,余祭卒,传位于三弟余眛,余昧卒,吴人曰:“先王有命,兄卒弟代立,必致国季札。”至此,季札当立。但季札诚信守义,仍然谦让不受,并答谢吴人说:“札不敢当此厚爱。”旋而,在余眛除丧后,季札仍然重返封邑延陵。吴人只好立余味之子僚继位。

季札三逊其国,虽不在位,但他并非不谋其政。他是一位博学多才,具有远见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为了辅佐王兄治理吴国,为了吴国的兴盛和强大,他曾提出“戢兵安民,通好上国”的爱民兴国,与睦邻友好的安邦定国主张和外交政策。

《史记》载:“季札聘于鲁,请观周乐。”“闻乐知政”,从乐声中就能听出和品味到其国民风优劣和道德高下。“见微而知清浊。”观其言行举指就可判析出其国运兴衰铂乱。他每到一国,都能对该国的政治形势作出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如出使齐国,劝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出使郑国,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畏子产“必以礼治国”……明代黄傅在《吴季子论》中评:“季子之历聘诸国也,观其礼而知政,观其乐而知其德、观其君臣之言语威仪而知终身祸福之所止,示之趋避之途而莫不明焉。”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赞叹“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

季札始封延陵,史称“延陵季子”,后加封州来(今安徽风台),也称:“州来季子。”卒葬申浦(今江阴申港)。申港建有“季子庙”和“季子陵园”,孔子有感于季札的仁德,曾为季礼陵墓手书十字碑:“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

世人称颂吴氏祖先“德让两家天下,功开万古江南。”其实也然。所谓“两家天下”,一是吴氏始祖泰伯,不以长子为尊,为遂父愿,偕弟仲雍让国南奔,将周家天下让位于弟季历以传姬昌,至姬发灭商建立周朝,统一天下:二是吴氏十九传至季札,不以小子为贤,不违先王礼制,不贪权利名位,三逊其国,使吴家天下得以顺利发展壮大。从而可见,“谦让美德”是吴氏祖先的优良传统,“至德传家”是吴氏族人的特有家风。

季礼继承和发扬了祖先的优良传统,三辞千乘之国而不受,躬耕延陵,凛然高风亮节,实为吴氏血统史上一位承先启后之楷模,堪称中国道德史上一座里程碑,令后人永为敬仰和称颂!

晋明帝太宁元年,季札被尊崇为“延陵王”。宋庆元六年,被勅封为“昭德侯”。宋元祐三年,被勅封为“至德侯王”。明太祖洪武二年,被勅封为“吴季子之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