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纯公益民间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氏渊源 > 入闽始祖伦清

吴使伦清公生平大事年谱

1-伦清公.jpg

生平记事

       元朝至正10(公元1350)823日,吴使出生在安徽省歙县中洲镇札溪村上宅(后归并浙江省淳安县)“诰授宁国府宣城主簿木牌坊吴宅大院。当年 11 月,吴使祖父简公(时年47)与其父扬振公(时年22)商议,按照家谱排辈以及单字单人边旁取名吴使(20岁成人冠礼时取字伦清,75 岁时自号竹轩,卒后朝廷下诰谥号致政”)

元至正12(公元1352),吴使大弟吴伙(为避元末之乱,元至正 26 年外出谋生他地)出生,次年吴使二弟吴侑(为避元末之乱,元至正 26 年外出谋生他地)出生。吴使3岁。

     元至正15(公元1354),由祖父简公聘请私塾教书()先生,开始教育吴使学书识字。吴使时年6岁。

    元至正 18 (公元 1358),吴使在祖父的严管下,随私家护院开始学习护身武艺,并教训做人要正直做事要公道。吴使时年9岁。

   元至正 20(公元 1360),经过2年多学习,掌握了多种器械使用方法和防身技巧,并在弓箭射击、火銃使用和制作方面独有特长。吴使时年 11 岁。

       元朝至正 25 (公元 1365 ),文武双全,智慧超群的吴使离开出生地入伙明军,并得到明军赠予一斗谷米。据振郊公谱序:“吴使公元季时与洪武仝()打天下。时遇元军征召吴使入伙,祖公吴简告知征兵元军长官:“吴使避难他乡多年,现不知去向。故在家谱《札溪吴氏宗谱》中记录简公长子杨振,子三:吴使()、吴伙()、吴侑()等内容,以防元军追查。时年吴使 15 周岁。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吴使入伙明军第三年便随明朝大军北上,经安徽、江苏、山东、山西转到河北等多地,当年七月二十八日攻占通州,通州大捷后,元朝朝野上下大震。在明军攻克通州的当天晚上,元顺帝仓惶撤离了大都。吴使随部攻占元大都。当年,朱元璋称帝,国号明。已经在军中南征北战达三年之久的吴使被提升为神枪队(弓箭队、火銃队)指挥官(当时的神枪,其实是在一根铁管中间按进一支竹箭,铁管后座填入3克自制火药,射程在70米左右),神枪队人数近 900 名,当时占明朝初期火銃队总人数的六分之一(含三眼火銃队员)。时年吴使18岁。

        洪武三年(公元1370)九月十二日,明朝政府大封功臣,因吴使在攻占元大都时战功卓著,是一位能文武将,当年九月十二日被诰奉从五品监察御史”(依据《诰命》考证,相当现今副部级官员)。监察金陵姑州(明朝江苏琅琊郡兖州府、青州府沂水县,后归并山东)事务。主要行使监察地方官员动向、举刻官员违失,对地方官员在赈灾、赋税、运漕军粮的巡监,并向朝廷举荐人才。当年 12 月,吴使祖父简公、父亲扬振公在接到吴使派遣信使秘密送达的囍报后非常高兴,当年底择日为吴使举办 20 岁成人冠礼,并取字伦清(大意为伦理规范,公理也就清楚了)。时年吴使 20周岁。

       洪武四年(公元1371)朝廷钦命监察御史吴伦清挂印带领五支旗队官员入闽垦荒

在同年10月底, 明朝的开国元勋、文臣武将几乎被心狠手辣的朱元璋屠杀殆尽时。

据《吴伦清任监察御史诰命》记载忠勤素著,才识并优内容分析,吴使预测朱元璋屠杀的下一批就是他们从五品(副省级)大臣。吴使为保全自身,他淡泊名利、远离皇权,弃从五品高官厚禄,主动邀请郑姓同仁等大臣(官员),请圣下诏离开姑州监察御史职位,奉旨敕扒福建省安溪县清白石塘等地军事屯田(依据 1627 年《永春吴氏宗谱》振郊公序)。并事先派遣信使征求家中意见,得到祖父简公和家人的大力支持。时年吴使 21 岁。

   明朝军屯备考:军事屯田,立屯田以资军饷为基

础,称为军户,据资料介绍明朝共有近100万左右军人参与军屯,时年明朝有190万军人。平时自耕自食,农闲习武练兵;如有战事,则征调部分屯卒出征,其家属供养,由未出征的屯卒共同负担。屯田主要有官田、寺院田、贵族赐田充之等,也有把荒地开成熟田后,归自己所有,成为永业田,可以传给子孙,称为自耕自饷。军户于垦田种植谷物之外,还要种植桑、枣百株及其他柿、栗、胡桃等果树,以备岁歉之不给。

       洪武五年(公元1372)3月,同时到达福建泉州卫的还有多名官场同仁,据福建省永春县现今留存郑姓等家谱记载,有曾姓、张姓等多位官场同仁同时到达福建,并留在当地成家立业。到达泉州卫后,吴使被任命为福建泉州卫所(属朝廷工部管理,泉州卫共 5600军人)磁灶所提督(也叫屯长,负责军屯),吴使管理2个总旗(每个总旗 56)10个小旗,共计112 人,田地约千余亩(含桑树地、水果树地等)。并配备3名护卫。泉州卫要求磁灶所每天分派5人到屯田区域维护安定(治安),常态下夜晚增加至10 人。并且禁止军屯人员私自出海捕鱼作业。时年吴使 22岁。

         洪武九年(公元1376),吴使再次秘密派遣信使将书信送达家中,并收到其父亲让信使带回的家书。之后朝廷以防军户与京城相互联系判乱,正常来往家书均被朝廷查封。时年吴使 26岁。

        洪武十一年至十四年(公元 1378 年至1381 ),吴使属部每年被多次派往沿海等地剿灭土匪,并协助泉州卫编修《黄册》,以便管理军户、交纳赋役。时年吴使 30 岁。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吴使收到其父扬振家书,称其祖父简公病故(享年79)。时年吴使32岁。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朝廷制定屯田法。坚持守边策,号备边在乎实兵,实兵在乎屯田,朱元璋令全国卫所继续军屯,要强兵足食。故此,无意征召吴使等军屯大

军回京。并抽调部分人员在沿海筑城以倭。时年吴使35岁。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12月,早年想着回迁京城,回到祖地安徽省歙县札溪村上宅再结婚,因上报朝廷没有批谕(当时,武将私自离开驻扎地以谋反论处),况且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私自返回遥远的家乡谈何容易。故延误了结婚年龄,当年经媒人介绍婚配泰娘郑氏(朝廷下勅命封孺人,15岁,七年私塾,福建本地人),时年吴使42岁。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吴使被任命为千户提督,管理军屯人员近千人,田地三千余亩(含桑树地、水果树地),并禁示私自向海外进行水果等贸易。时年吴使43岁。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3月,由于泰娘无生育,又经媒人介绍婚配五娘郑氏(朝廷下勅命再次被封孺人,14岁,六年私塾,泰娘堂妹,也是大户人家),次年长子元康出生,时年吴使 45 岁。

         建文四年(公元1402)燕王靖难军攻占金陵(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在南京即位皇帝,年号永乐。诏谕各部,各居边境,永安产业。商买贸易,一从方便。时年吴使52岁。

       永乐二年(公元1404)随着时间的推移,军屯逐渐解体。军户人丁变为民壮(民兵)即由军户转为民户。当年吴使由军户转为民户(相当于今天城镇户口转为农村户口),在军屯负担太重的情况下(既要交纳公粮子粒、余粮,又要交纳禾秸用于马草),况且又不得私自返回京城,屯田军户人员逃跑(返回家乡)过半,屯军屯田已徒有虚名。吴使在回迁京城无望之际,便向泉州卫申请荣迁(申请退休)永春岭头(退休安置地),后住永春(十九都)今湖洋镇五旗岭。留在安溪清白石塘的房产和土地租于他人使用,收取少量租金。护卫、佣人发放安家费、路费后遣散。宣德中朝廷整治屯田制度,规范上交子粒(公粮)和余粮及禾草(马料),安溪房产又被后裔回迁时重新收回修缮使用。时年吴使 54岁。

        永乐三年(公元1405),吴使想到后裔迟早要融入福建社会,便聘请风水先生择地一块,向当地郭氏家族购得两进五开间旧平房一座及数十亩田地。重新聘用当地佣人。至孙辈三位堂兄弟普贤、普真、普治又于明成化年间(1465年后)拆除改向扩建。吴使荣迁(退休)永春给当时农耕文明相对落后的五旗岭山区带去了中原文化及先进农耕技术,播下了文明火种,时年吴使 55 岁。

永乐四年(公元1406),又一次密秘派信使向家乡传去书信,三个月后信使返回,带回家书一封。时年吴使 56岁。

       永乐九年(公元 1410 ),收到祖地堂侄儿六旨家书:吴使家父扬振病故,享年 81 岁。信中还告知,吴使俩兄弟伙公、侑公及堂兄弟伸公、何公等人均当差(官差)或者教书在外。只有堂侄数人留守祖业。时年吴使 59 岁。

      永乐十一年(公元 1412 )吴使被屯田民户推荐为员外郎(相当于千户屯田提督)。时年吴使 61 岁。

   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长子元康 21 岁考取进士。此时吴使年岁已高,本想带领家人返回祖地,但因上奏朝廷还是没有得到谕准,私自返回考虑到途中子孙人身财产安全,诚实的吴使最终与子孙商议后放弃返回安徽歙县札溪村上宅愿望。时年吴使 65 岁。

   永乐十七年(公元 1419 )元康长子、吴使长孙文易(字普治,后考取进士)出生在永春。时年吴使 69 岁。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明府诏告天下,定都北京。京城由南京迁北京,当年吴使 70 岁。

   永乐二十三年(公元1425 ),吴使自号竹轩”:'大意为自己是用竹子建造的房屋好看不重用,年轻时弃从五品高官厚禄,到老未能为儿孙谋取半点福祉。时年吴使 75岁。

       宣德三年(公元1428)十二月廿八日五娘郑氏孺人(朝廷封于有功德大臣的太太称谓,且是读书识字的文化人)卒,上报后朝廷下勅命赠中贞,五娘郑氏生于洪武癸亥年(公元1383)三月十七日。享年46 岁。时年吴使78岁。

      宣德四年(公元1429)正月初五日泰娘郑氏孺人(朝廷封)卒,上报后朝廷下勅命赠享贞,泰娘郑氏生于洪武乙未年(公元 1379 )十二月卅日未时,合葬小寨脚坐巽向乾兼己亥,庚辰庚戌分。享年 51 岁。时年吴使 79 岁。

       宣德七年(公元 1432)12月,吴使告知长子元康(元康时年37):'记录吴使当兵金陵(南京)姑州沂水(后归并山东省临沂),系吴氏第 90 (94)代孙,元至正 25年与洪武仝()打天下。在明朝的开国元勋、文臣武将几乎被心狠手辣的朱元璋屠杀殆尽时。为保全自身,无奈之下不得不委曲求全,淡泊名利,弃从五品高官厚禄,主动请圣下诰离开姑州(明朝归江苏省琅琊郡)到福建屯军屯田这才逃过一劫。故广绅公(时任北京户部主使)、振郊公(时任扬州知府)为家谱撰序记录军屯之事。吴使还要求子孙要考取功名为朝廷办事、光宗耀祖等《祖训》交待长子元康。时年吴使82岁。

       宣德八年(公元 1433)10月吴使病重,(腊月)1223日晨卒,葬湖洋镇吴岭头小寨山兜,坐巽向乾兼已亥庚辰庚戌分。吴使生于元至正10(公元1350)823日,享年83 岁。因 22 年未与安徽歙县祖地联系,故无法通知亲人,后人从此与祖地失去联系。

       吴使病故后被探子(眼线)上报朝廷,根据礼官上奏朝廷(奏文内容),称吴使为四朝元老的奏请,朝廷为吴使下诰令(内容失考)谥号致政,大意为'吴使终生致立于朝廷军屯政务,劳苦功高

     2023823日伦清公诞辰673周年。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吴伦清 诰命



◆声明: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